久词网 久词网
jiānmín

奸民

繁体姦民
  • 拼音jiān mín
  • 注音ㄐ一ㄢ ㄇ一ㄣˊ

词语解释

⑴ 乱法犯禁,损公利己的人。

奸民多乘机。——《明史》

a mean fellow; a villain; a scoundrel; 久词网由wWw.9ci.neT提供

⑵ 又。

劾瑞庇奸民。
奸民久系于狱。——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(9ci.NeT)

引证解释

⑴ 亦作“奸民”。亦作“姧民”。乱法犯禁、不务正业的人。

《管子·五制》:“贤人进而姧民退。”
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不作而食,不战而荣,无爵而尊,无禄而富,无官而长,此之谓姦民。”
汉 荀悦 《汉纪·武帝纪一》:“国有四民,各修其业;不由四民之业者,谓之姦民。”
清 曾国藩 《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》:“大抵 岭 以南物产蕃阜,风气殊於中土,诸洋互市,瓌货日至。姦民逐利,起徒手至百万者,往往而有。”
清 冯桂芬 《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华杨卓公神道碑铭》:“遇凶饥,一二奸民为之倡,蚁附蜂起。”

其他解释

1.乱法犯禁﹑不务正业的人。

近音词 / 同音词

相关组词